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电商推动脱贫攻坚

    信息发布者:红崖洼村
    2018-06-05 20:21:59   转载

    【农村电商】甘肃环县发展农村电商推动脱贫攻坚 开辟贫困山区创业就业新渠道

    转载 环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今天


    环县是2015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位于甘肃省东部,踞陕甘宁三省区交界,总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9镇11乡和1个旅游开发办、251个行政村、35.8万人,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习仲勋同志为第一任县委书记;盛产多类五谷杂粮,是“中国小杂粮之乡”;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特色鲜明,道情皮影独树一帜,先后15次出国交流展演,是“中国皮影之乡”;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滞后,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1万人,贫困面高达20.66%。

    近年来,环县抢抓国家“互联网+”战略和农村电商发展政策机遇,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禀赋,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甘肃省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为契机,将农村电商作为促进扶贫开发、助农增收致富、带动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努力搭建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目前,已培育规模以上电商企业48户,发展网上销售企业174家、个体网店经营户(含微店)1132家。培育成功创业者300多人,带动就业7000多人。主要做法是:

    一、出台政策,明确目标,鼓励开展创业就业

    环县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产业支撑、品牌带动、保姆孵化、促农增收”的电商发展思路,明确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的总体目标,编制了《环县电子商务发展五年规划》、《环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环县电商人才引进激励办法》、《环县电子商务物流补贴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支持文件,全方位服务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创业就业。规划三年内实施“1371行动”计划,即培育种子企业100户、培养电商专业人才300人、培育孵化创业成功者700人、带动就业10000人。

    二、搭建平台,保姆孵化,全力服务创业就业

    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9层、7000多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着力打造“六大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京东、苏宁、甘肃慧聚等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入驻。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本地物流配送、营销策划、包装设计等电商服务企业发展,将工商、税务、质监部门业务有效整合,为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是种子企业培育平台。制定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入驻办法》,按照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免费提供办公设施、免费提供培训服务的“三免费”要求,筛选了基础好、潜力大、信誉度高的电商企业入驻县电商创业孵化中心,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跟进孵化,促使其不断培育壮大,成为县电商产业发展的种子企业,以种子企业的示范带动,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入驻企业40家,从业人员260多人。

    三是返乡能人创业平台。在认真调研和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从北京、青岛、杭州、西安等地吸引回乡创业青年60多人,扶持创办了一站通、麦上客、古耕农夫、陇辰科技等电商企业30多家,目前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100多万元。

    四是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在县电商创业孵化中心设立了1000平方米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区,可同时容纳100多名高校毕业生入驻孵化,通过为创业大学生实行“五免”政策(即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免费配备办公设施、免收水电暖网费用、免费进行创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免费提供住宿),通过集中免费孵化培训,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中心成立3年多来,经过孵化培训,共安置高校毕业生753人,为“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政策性安置高校毕业生的4倍,较好地破解了县农村电商人才不足的难题。

    五是金融信贷服务平台。在县财政十分紧困的情况下,每年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300万元,协调贴贷资金2000万元,为电商创业者、村级服务点经营者提供贴息贷款5万元,为安排高校毕业生或带动农户10人(户)以上的电商企业提供贴息贷款50万元,为安排高校毕业生或带动农户20人(户)以上的电商企业提供贴息贷款100万元,扶持个体网店、电商企业、网货供应商、物流快递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六是电子商务孵化培训平台。在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九楼建设占地7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培训中心,购置电教设备,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免费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在培训中心,专门设置了固定培训机位,通过一人一机,一人一课,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操作等方式,针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妇女、返乡青年、复退军人等群体,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运营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能力。目前已开展培训30期,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客沙龙15场(次),培训各类电商人才7260人,通过培训已有200人实现创业,1500人实现就业。

    三、开展培训,培育人才,提升创业就业素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甘肃慧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县提供运营服务和培训服务,依托第三方的培训师资建立起了以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体培训机构的环县电商立体化培训体系。

    一是合理规划培训课程。把培训课程规划为观念培训、技能培训、精英培训三个方面。观念培训主要针对领导干部、传统企业负责人以及包含农民的电商知识普及性培训。技能培训主要针对创业青年、未就业大学生、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负责人以及美工、运营、方案、客服等专才的培训。精英培训主要针对县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骨干精英、真正做大做强的电商管理人才进行培训。

    二是创新培训方法方式。针对电商企业采取“诊断式”培训,安排培训老师直接深入企业店铺进行现场诊断,对店铺存在的问题提出运营整改方案,帮助电商企业运营人员不断提高运营水平。针对创业大学生采取“保姆式”培训,以一个月为周期,从产品的拍照、美工开始,到产品推广、活动参加,全程手把手操作,保证参加培训的大学生可以独立创业。针对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工作人员,采取现场教学,在乡镇逢集日电商服务中心安排培训老师到乡村站点开展代购宣传活动,并帮助乡村站点进行代购代买活动,现场边讲边操作,既宣传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对站点工作人员进行了实操培训。针对县内电商创业带头人、电商精英采取走出去游学的培训方式,让他们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进县电子商务发展。

    三是规范培训资料管理。培训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培训规定要求实施,每次培训结束后,电商服务中心都将培训的内容、对象、影像等培训资料整理装订成册。特别是通过培训,京东集团在县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收160名正式员工输转到旗下知名电商企业,月薪3000-5000元,并缴纳“五险一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完善链条,增加岗位,开辟创业就业新渠道

    为了解决电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网销农特产品供应不足、品牌不突出、包装不规范、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重点扶持3户电商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投资建设了环县小杂粮加工厂、网货供应中心和环县惠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完善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中心统一配送的“六统一”环县电商扶贫新模式。电商产业带动增加农民种植合作社89个就业260人,增加农民养殖合作社154个就业500人;环县麦上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由传统销售企业成功转型的电商龙头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营销的方式,将环县杂粮、石磨面粉和手工艺品等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卖到了全国各地。2017年,麦上客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京东“中国特产环县馆”和苏宁易购“中华特色环县馆”,年实现网络零售额647万元,其中京东“中国特产环县馆”网络零售额361万元,苏宁易购“中华特色环县馆”网络零售额286万元。同时,与中国邮政广东分公司订购杂粮礼盒2万盒232万元,与中石化庆阳分公司订购杂粮系列产品43万元,与江苏宿迁市瑞喜年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订购杂粮石磨面粉15吨36万元,公司负责新建的小杂粮加工厂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人;新建的网货供应中心增加就业岗位50多人;新建环县惠农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增加就业岗位150人,带动周边新增就业500多人。

    环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就业增加,为贫困山区拓宽了创业就业渠道,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